改革开放以来,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,纷纷走出家门,离开家乡,涌向沿海开放区域、经济发达区域和大中城市谋求职业,不少农民从此脱贫致富,很大地推进了农村经济的进步。但在这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略的问题:民工的人身健康和安全很难得到保障。记者对安徽六安西河口乡河口村一些淘金民工进行跟踪调查,这类民工们以血汗换来的却是一场噩梦。
健康换回的“小康”
10年前,当六安西河口乡的宋*仙、黄*坤、叶*根等青壮年农民告别年迈的爸爸妈妈、年轻的老婆和嗷嗷待哺的孩子,踏上南去打工的漫漫长路时,他们可能没想到,噩梦也随之而来。在海南乐东县的私人非法小金矿里,这类农民虽然挣到了一大笔足可以令家乡人眼红的血汗钱,但他们也在无声无息之中染上了一种可怕的职业病——尘肺病。
11月28日上午,记者一行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近一个小时,才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——六安最为贫困的乡镇之一——西河口乡。刚进村口,映入记者眼帘的不是破旧不堪的土墙草顶,而是一幢幢雕梁画栋的两层小楼,叫人以为来到了富庶的江浙农村。同行的六安卫生防疫站的员工告诉记者,这类楼房都是那些外出打工的农民用挣来的血汗钱置下的一份家业,但住房达到了“小康”,他们当中的一些人的身体却永远失去了健康。
据悉,六安裕安区西河口乡现有19个行政村,共有32362人。因为该乡人多地少,人均占有些耕地面积仅有约0.025公顷,人均财政收入仅有83元,是该市最为贫困的乡镇之一。从1989年以来,该乡每年都有数千名青壮年劳动力到外地打工,其中先后有400多人在当地包工头的组织下,远赴海南东方平顶山为私人矿主开采金矿。
这类农民在矿井下主要从事的是风钻工、破碎工等接触粉尘等风险性很大的工作,作业场合环境恶劣,没机械通风设施,甚至没简单的个人防护用品,加上他们天天需要在井下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,致使海量的农民患上了没办法治愈的职业病---尘肺病。自该乡于1997年发现第一例尘肺病以来,每年都会有尘肺病病例发生,截至现在,该乡已有2名农民因尘肺病死亡。
今年1月份,六安卫生防疫站在该乡河口村仅发现一例尘肺患者,但到4月份时,该村尘肺患者就已达到5人之多,年龄最小的29岁,最大的42岁,而且均为最紧急的Ⅲ期尘肺病,现在这5个农民已经完全丧失了劳动力。根据卫生防疫部门的预测,如按每一个村有5例患者计算,该乡19个行政村就会有95例,这种预测还不包含该市裕安区的其他乡镇,所以在以后几年内,该乡还会出现更多的尘肺病例。